蒲永强(左一)代表社区为谭新华(右二)颁发牌匾。
11月25日,连日阴雨的贵州省贵阳市终于转晴。这天下午,金狮社区巫峰居委会工作人员蒲永强早早站在马路边,等待一位“只闻过其声,未见过其人”的朋友谭新华。3个月前,民革贵阳市直第三支部主委谭新华自掏腰包,为金狮社区老居民点安装了120多米长的楼梯扶手,大大改善了居民出行条件,减少了安全隐患。“在我心里,已经把他当作‘亲人’哩!遗憾的是,帮了那么大忙,我们从来没见过他,所幸马上就能见到他了!”蒲永强说。
金狮社区老居民点1983年动工建设,1990年前后,居民们陆续入住,现有居民243户。“这里是原来贵阳盲人五金厂的职工安置点,大部分住户都是盲、哑等残障人士。”蒲永强介绍。到今年,一些居民已入住超30年,他们年龄普遍较大,再加上行动不便,出行安全也让大伙儿十分担心。
3个月前,谭新华来金狮社区看望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,发现社区楼梯非常陡,也没有扶手。“有一次,一个送煤气罐的小伙子从这里经过,突然滑倒,煤气罐都差点甩到楼下,非常危险。年轻人尚且如此,我们老年人上下楼只能更加小心。”谭新华80多岁的老友聊到这儿仍心有余悸。
“楼梯上夏天长满苔藓,冬天则会冻冰,又陡又滑,对这些残障老人来说,出行更是不便。”这件事儿就这么被谭新华放在了心里。
回去后,谭新华立马与社区居委会沟通。“当时了解到,如果由单位出资安装,相关审批流程会非常繁琐。”谭新华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:“老人们每天都要出去买菜,晚一天安装,就多一天隐患。”
为了尽快安装到位,谭新华决定个人出资。他第一时间联系施工人员现场测量、设计,材料到位后,仅花两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安装。虽然花费近万元,但看到居民向他竖起大拇指,谭新华由衷高兴。
在谭新华看来,这是力所能及的事情,他并未向身边人和单位提起过此事。
“后来有一次谭新华到民革贵阳市委会开会,我们摆了个‘龙门阵’,才把这件事套出来。”民革贵阳市委会副主委陈应说。
默默帮扶、背后付出,已成为谭新华多年的习惯。早在10年前,来自重庆的他就曾资助老家留守儿童学校6万元,向重庆市石柱县王场小学捐赠200多套课桌椅,为学校军乐团购买数万元乐器,修建老年活动书屋……这些事,很少听到谭新华自己说起。
一贯奉行“多做事,少说话”的谭新华,多次被支部民革党员批评“身为主委,不重视宣传”。
谭新华这次回到金狮社区,是应蒲永强多次邀请,接受社区为他颁发牌匾。
“你知道他是做什么工作的吗?”面对陈应询问,蒲永强摇了摇头。即使已经联络3个月,但谭新华非常低调,蒲永强仍然不知他的身份。
“他是民革党员,也是民革贵阳市直属第三支部主委。”陈应告诉蒲永强,并简要介绍了民革。蒲永强说,现在记住了“民革党员”这个身份。
“今年民革各级组织都在大力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,其中‘我为群众办实事’活动是推进中共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一项重要举措。”陈应说,“我总在思考,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,什么样的人才会为群众办实事。我想,谭新华这样的人就是答案。”